海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莫迪亚诺文学与历史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最初症状

莫迪亚诺:文学与历史


  巴黎是个让人眼花缭乱、*牵梦绕的大都市。在游客眼里,这个美丽迷人的“花都”,基本上每一个街区都很迷人,遍地都是新鲜事物,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特别是塞纳河两岸的一区到八区的古典巴黎,从西边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到东部的巴黎圣母院,从凯旋门沿着香榭丽舍大道到协和广场,从圣日耳曼大道到圣日耳曼广场的花神、双叟咖啡馆和利普啤酒屋,无不令人流连忘返。这座特别适合漫游、意蕴隽永的文学之城,也滋养了众多诗人与作家,他们用生花妙笔把一个珠灰色的巴黎描绘得多姿多彩、别具魅力。诺贝尔文学奖的新得主莫迪亚诺,就是目前最被谈论的一位。


  莫迪亚诺作品中的巴黎地标


  美国作家埃德蒙·怀特在巴黎生活了十几年后发觉,只有用漫游的节奏才能捕捉到这座五光十色的城市“丰富而沉默的细节”。像怀特一样,莫迪亚诺这个“老巴黎”经常怀揣着一个记事本,漫无目的地在巴黎街头漫步,穿行在迷雾一般的巴黎左岸右岸。他就是在漫步途中开始了解这座城市,并喜欢上它的。小时候,他父母关系不好,他就放任自流地在城里瞎逛,经历过许多他那种年龄的孩子不该有的经历,去过很多让他恐惧的街区,但同时也让他感受到在巴黎街头游荡的魅力,他就是在街头找到真实生活的痕迹,以及通往别的世界的未曾料到的入口:“那个时候,巴黎是一个与我的心跳节奏很吻合的城市,我的生命除了巴黎的街道,不属于任何地方。我只要独自在巴黎街头漫无目的地漫步,就会觉得很幸福快乐。”


    对今天的他而言,漫步巴黎街头也是“同遗忘作斗争的一种方法”。


  莫迪亚诺如此,他笔下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一些在巴黎街头游荡的幽*,常常从一条街串到另一条街,从一个街区穿越到另一个街区。从1968年的《星形广场》开始,莫迪亚诺迄今已经出版三十多部作品,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充斥着巴黎的大街小巷、咖啡馆、酒店的名称,第一部小说,便是以巴黎最有名的景点星形广场—如今跨越8区、16区、17区的戴高乐广场做书名。然后,他在《夜巡》(1969年)中把我们带到16区的洛里斯通街93号,《环城大道》(1972年)把我们带到8区的索瑟尔街。这三部作品被称为“占领三部曲”,写的是德占时期的巴黎。


  1977年,他的半自传作品《户口簿》写到了他童年时住过的6区的孔蒂滨河路15号,在这部作品中,叙述者不是别人,正是莫迪亚诺本人。书中描写了他童年时住过的这套公寓,他的头几部小说就是在这里创作的。1978年的《暗店街》,故事主要情节发生在8区的康巴瑟莱斯街的一套公寓里,要经过数不清的街道广场,包括林荫大道、大街,小巷、滨河路、桥梁、广场,才能找到这套公寓。1991年,他的《废墟之花》写到了14区尤尔丹林荫大道和大学城,这部作品中的地名有44处之多,以街道广场为主,简直就是一部写在巴黎地图上的小说。1997年出版的《多拉·布鲁德》,故事发生在18区的奥纳诺林荫大道41号。1981年,《一度青春》写到了18区考兰古街89号,“在梦中”酒吧:“他们坐在‘在梦中’的一张软垫长椅上,那是考兰古街的一家咖啡馆,路易非常喜欢这家咖啡馆,因为名字别致。奥迪尔和他,他们说‘五点钟‘在梦中’不见不散’时非常开心……”在1988年出版的《缓刑》中,主人公也表示“非常喜欢这条街”。实际上,莫迪亚诺本人经常把工作约会定在这家酒吧,莫迪亚诺最喜欢的作家乔治·西默农和马塞尔·埃梅也曾经是这家酒吧的常客。2001年出版的《小珍宝》和2003年的《夜半撞车》,故事都发生在1区,前者在夏特莱,后者在金字塔广场。2005年的自传《家谱》写到14区的奥尔良门。2007年《青春咖啡馆》跨越了好几个街区,第一章位于6区的孔岱咖啡馆,直到最后一节叙述者才出发去14区;第二章主要发生在16区的诺伊利以及9区和18区的交界处;“露姬”自己的叙述位于9区和18区,最后两章罗兰的自述又回到14区。2010年的《地平线》中,主要人物漫步到了贝尔西新区,这片与密特朗国家图书馆隔河相望的新区是在旧港上建起来的,也颇有特色。2012年,《夜的草》中,“我”又来到了14区的蒙帕纳斯街55号,一个已经垂垂老矣的作家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认识的一个名叫丹妮的女子,该女子住在尤尼克酒店,那也是摩洛哥情报部门人员的据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