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22日消息(记者王洪旭通讯员许珂)7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防控,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全面提升全链条工作效率,力求科学精准、力求方便群众。
其中,第九版防控方案中的《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强调: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对此,海南省疾控中心提示:国内疫情尚未结束,保持“1米线”社交距离尤其重要!
那么,哪些场所需要保持1米距离呢?海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室副主任李俊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疫情尚未结束,大家除了要佩戴口罩外,在人员密集的场所,需要排队的,比如银行、医院等,以及参与活动需要排队时,建议要保持间隔一米,保持环境的通风、流畅,保持1米安全距离,避免病毒的近距离传播。
据介绍,1米的距离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研究已证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这种含有病毒的小颗粒可以在室内环境扩散到更远的距离。因此,在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距离越远,风险就越低。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文章显示,当保持1米以上距离时,传播风险降低82%。
·以下场所一定要保持“一米线”距离:
商业场所:商场、超市、酒店、菜场等,在购物、结账时;
公共场所:银行、医院等,在检测核酸、候诊、接种疫苗排队时;人流集散区域:地铁、公交、机场、车站、码头等,在排队乘车、候车时;
工作场所:会议、办公座位相互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单位食堂排队就餐,用餐期间不扎堆、不攀谈。
除了保持“一米线”,公众还要做到:科学佩戴口罩,正确勤洗双手,经常开窗通风,避免人群聚集,使用公筷公勺等,这些都是“一米线”的“好伙伴”,时刻要记牢,一个不能少。
·附:《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其中包含了最新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包括12个要点: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厕所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核酸检测、疫苗接种。
01.勤洗手
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02.科学戴口罩
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03.注意咳嗽礼仪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04.少聚集
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05.文明用餐
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06.遵守1米线
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07.常通风
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08.做好清洁消毒
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
09.保持厕所卫生
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10.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11.核酸检测
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12.疫苗接种
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