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取消汽车限购”的呼声,一时间甚嚣尘上。
每个月的26号,对于参与北京的小汽车指标摇号的人都是一种身心的折磨。
重磅好消息来了!
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专列一条“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明确提出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
这是继6月份发改委等三部委提出取消限购之后,政府再次针对限购政策发声。
坏消息就是暂时没有北京
本次政策发布后,北京市作为目前摇号中签率最低及唯一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限购的城市,是否将响应政策号召,万众瞩目,为啥这么说,来看一组数据:最新一期摇号北京普通小客车的指标约为人抢一个指标,而新能源车牌轮候人数则超过44万人最长可能要等9年。
“没有接到放开限购的相关通知,目前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仍需要通过摇号获得购买指标。”这就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于8月28日给出的答案。
原因来了……
目前,全国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庄、贵阳、海南省等省市实行了限购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保有量已经很大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取消限购的可能性很小几乎成为共识。截至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万辆,上海小客车保有量达到万辆。不过,目前限购的城市和保有量的最大的城市存在较大错位,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已经限购但保有量尚未超过万辆的贵阳、天津、杭州等城市取消限购或许值得期待。
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从去年开始,汽车行业开始下滑到至今,国家出面打一针强心剂,刺激一下内需,拉动一下经济。在年初的汽车下乡政策之后,放开新车限购,就是祭出的第二招。
小叨觉得,“限制汽车购买,汽车摇号上牌”,终将成为过去式,北京作为首都也不会例外,何时彻底取消汽车限购措施,实现“驾者有其车”,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同时,北京这样的国际性大城市,又不能简单的“放开”,而是应该从解绑后,如何更好地提升城市交通治理状况出发,去考虑。
其实,影响城市交通的关键是“汽车使用”而非“汽车拥有”,随着购买限制的放宽,接下来需要逐步培养城市居民“停车有位”的理念。
举个在我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她在北京的核心CBD上班,每天光停车费接近块。所以今年她把车卖了,选择了滴滴。除非以后换工作,否则也不打算买车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车辆的无限供给(限购放开)和资源的有限性(停车位少且贵),它们中间的矛盾足够尖锐时,消费者自己会用脚投票。
城市的管理者们,我觉得现在需要真正考虑“停车”的问题了,也就是真正的将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上来,我相信当用车成本足够高,而公共交通足够发达,不用限购限行,买车的刚需自己就会减少。